关于<申论>写作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24:58
我现在写申论,一本书上的写作方法基本上都是从资料里提到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写申论的第三题的,这本书上都是国家和一些省的真题。而我买的模拟试题上的写作方法则都是从资料里没有提到的解决方法去写的。我现在很矛盾,从资料里提到的去写的话相对好写一些,另一中要稍难点,而且相对容易跑题。就是问下各位,用哪方法好点,两本书两中思路。请各位给小弟指条明路,谢谢啦!

原创作文出一件事的要点 关于这一项,分三段来说吧:(一)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十分知道的事。一个学生不写学生的生活,而在报纸上找些婚姻法宣传资料去写,一定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是工人,就写工人的生活。

这样,写作范围不就太小了么?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什么关系。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确能够写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好多不同的事情,可是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先写好一件事,还不能希望马上成为伟大的作家。咱们今天若能好好地写出一篇反映真实的报道,诚诚实实地宣传咱们厂里新找到的窍门,从而传布到全国,推行到全国,咱们的功劳可就真不小!咱们若能就着咱们所知道的一件事,写成个独幕剧,使全厂的或几个厂子的同志们看了戏,都受到感动,增加了生产,咱们也就立了功。不怕写的少,就怕写不好。写出十几句话的一首好歌子,风行全国,到处起很大的鼓舞作用,功劳也不小呵!

(二)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会儿一换。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有这个困难:很高兴地看中了一件事,打算用它写成一篇小说或戏剧。可是,及至一动笔,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常遇见的一个是我们只看见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见它的根儿,所以写了几句就搁下笔,怪扫兴的。我们不应当这么容易动摇,而应当深入地去挖那件事的根儿,养成我们对事事物物要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责任就是遇见事必去刨根问底。假如我们老满足于事情的表面,看见一件热闹的事,不求甚解,动笔就写,写不出就扫兴,一来二去我们就丢了信心,不想再拿笔了。反之,我们若是抱定刨根问底的态度,我们就会慢慢地体会出来,不管事情多么热闹或多么简单,不过都是表面的现象。赶到咱们挖到事情的根儿上,热闹的事也许原来很简单,简单的事儿也许并不那么简单。事情的根儿就是问题所在。

找到问题,咱们心里可就透亮多了。呵,原来这件热闹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很简单哪;原来那件简单的事倒并不应当轻视,问题不小呵。这样,咱们就不再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住,也就容易判断出哪个值得写和哪个值不得写,不再冒冒失失地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笔就写,也就减少了因写不出而扫兴灰心的毛病。

一旦找到问题就死不放手,加劲儿挖掘它的根儿,越挖越深,咱们也